大公网10月27日讯 (记者周琳)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在京召开,审议“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将是核心议题。“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在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因而要打好全面创新、消除绝对贫困和治理污染这三大战役。他预测,“十三五”GDP增速要低于“十二五”时期,维持在7%左右,波动范围在6.6%-7.4%之间。同时,“十三五”将重点续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其中“一带一路”将成为中国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重要驱动力量。
胡鞍钢认为,稳增长在“十三五”规划中仍居于突出位置,“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在1998年开始就已经不是中国国家公共产品了,已经是全球性公共产品了。”尽管外界有分析认为,“十三五”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低至6.5%,但胡鞍钢认为,6.6%作为底线是为了确保十八大提出“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而7.4%作为上限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等指标。
胡鞍钢指出,目前全球都处在经济低迷时期,并非只有中国。分析经济形势还应该考虑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依照过往经济数据看,这一轮“十三五”正好赶上经济周期的上升期,所以不会悲观。
扶贫问题单列“十三五”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将直面“新常态”,增速换档期的一些问题将会集中体现和暴露。胡鞍钢认为,“十三五”规划会对如何适应、如何引领新常态给出一个大致路线图。他也直言,美国从外生追赶型模式到内生创新增长型花了一百年时间。目前,中国正从第二种模式向第一种模式转变会有些不适应,特别是地方政府领导。
中共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意味着该目标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胡鞍钢认为,三大攻坚战确保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一大战役“集成和创新”是这次“十三五”规划亮点,是对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但全面建成的核心是大补短板中的短板─消除绝对贫困人口。胡鞍钢分析称,将扶贫问题单列入“十三五”规划显示了中国要在2020年脱贫的决心。这也意味着“十三五”规划将有一项特别的标志意义。
“一带一路”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第三个大的战役主要还是向污染宣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脱钩。”胡鞍钢补充说,希望主要污染物能从“十一五”的两项、“十二五”的四项提高到“十三五”的六项,甚至是八项。
本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上表示,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胡鞍钢认为,“一带一路”是“十三五”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引,有利于加速国内各区域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并成为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重要驱动力量。
胡鞍钢分析称,“一带一路”形成了中国内部格局和世界格局的一个大的东西双向互动,构建了沿海一线与欧亚大陆桥的“大T字形”,因此这个框架拓展到周边国家,就形成了经济地理的视角。中国企业及中国投资者,从配置和投资960平方公里的要素,进而向周边国家、向沿线国家、向全世界投资,这也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本身的逻辑。
港珠澳大桥联通“海上丝绸之路”
在接受大公报专访时,“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港珠澳大桥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他将其称之为中国的“新都江堰”。
胡鞍钢认为,尽管港珠澳大桥投资额只有一千多亿元,但珠江三角洲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出海口、航运路线。港珠澳大桥不只是建一个桥,而是通过海底隧道出去,这个桥的建设运用世界最高标准和最高技术,很多都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没有任何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