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的中国农历里,本应该有一个闰月的存在,但是闰月却不是六月,而是五月。这与我们平时所认知的闰月有所不同,那么为什么2020年没有闰六月呢?
日月之行,约三百六十五昼夜,相辅相成,相生相克

每年的太阳历长度是确定的,大致为365天5小时48分钟46秒。为了让农历与太阳历相适应,我们减去365天,然后再加上一个闰月。在中国农历的一个周期中,大约有7年是需要闰月的。然而,闰月的安排并不是月份越后就越容易。因为农历一个月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以月相周期作为单位。一个月相周期是29.53天,所以一般农历月分为29天和30天两类。
2020年五月的气候异常

2020年的五月份,中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持续性低温和大面积降雨的天气。南方各地的气温都比常年同期低2-4°C,这与东亚夏季风异常有关。这样的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直接导致了2020年的闰月安排出现了一些问题。
历史上存在的“顺推法”

2006年,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的马来西亚籍研究员居吉宽昭提出了一种对历法进行推算的方法,即“顺推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历史上记录的闰月规律,向前推算从而确定未来的闰月安排。只不过这种方法并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因此它也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传统的“夏至后第二个月亮朔日”法

在中国传统的历法中,常常会使用“夏至后第二个月亮朔日”法来决定闰月的位置。根据这个法则,若这个月亮朔日位于7月22日之前,则次年闰六月;若在7月23日之后,则次年闰五月。但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因为月亮的运行并不是完全规律的,无法完全依靠此法来确定闰月的安排。
总结

2020年因为不可预测的气候异常,加上传统历法中的“夏至后第二个月亮朔日”法的局限性,所以才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改变——五月转为闰月,六月则没有闰月。每年的闰月安排都不会是固定的,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除了历法之外,我们也需要不断适应和适用更适合当前情况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