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中国明代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思想被誉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主观心理学。他的“心学”思想以“知行合一”、“觉者为师”等著名理念为核心,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在《郦波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全集12》中,王阳明的思想深入浅出的向我们阐述了“觉者为师”的重要意义。
第一段:知行合一,实践是智慧之源
王阳明时代,中国的科技、农业、商业等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他的“心学”思想,则强调实践是知识与智慧之源。只有实践、实践、再实践,才能升华出真正的智慧,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王阳明说,“知行合一”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行实消玄,知垢净术。凡放之四海内而皆化之,皆在存心发意而已。”即只有将知识化为实践,才能真正消解知识的抽象性和玄妙性,才能十分有效地传递和弘扬知识。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又反过来升华爱国情怀和个人魅力。通过“知行合一”走向成功的康盛之径,这是一个为全人类所共有的智慧之门。
第二段:觉者为师,自觉是最高的境界
王阳明的“觉者为师”思想,把教育的重心从传授经典知识转移到了灌输智慧。在他看来,传道授业解惑并不等同于智慧的完全掌握和实践,真正的大师应该是引导“觉者”进入自觉、自省的境界,让学生从“知道”到“做到”,把受教的人提升到自主思考、自我设计、探究真理的高度。因此,王阳明反对死板的经典主义教育,他强调要“发扬教育的自由、开放、创新”的本质,将学习氛围、嘉奖机制、课程目标的确立等构建起来,丰富待人发展的学习环境。 “觉者为师”思想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石。
第三段:走出困境,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王阳明曾在位于南京市的大报恩寺住持为僧,在经历了一场生死大考后,他回归“心学”,领悟到“人人皆知天理,即行即是”,终于脱胎换骨并回归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成为现实状态,王阳明提出“士人事业”的概念,把中国传统“士”的最高理想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提倡个人精神上的勇气、不屈不挠的进取心,并且为实现“人本主义”的大目标而奋斗。他不仅在武昌组织起义,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展开一系列社会发展的探索与掌管,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富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王阳明的思想没有被年代的变迁所淹没,而是为中国近现代的深刻思想提供了今日的基础。他的“觉者为师”思想,强调个人的主观意识的重要性,与共同进步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更需要信奉“知行合一”,全方位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掌握机遇,抓住机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发掘人才,创造创新,努力倡导新时代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