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是什么意思(以工代赈是什么意思)

   2023-03-25T14:30:56   90476 人阅读

一则“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内容,成为了近日热议的话题。大家对此观点不一,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还有人说,这不就等于后退吗?具体咋回事?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看完本篇内容就有答案了。

事情的起因是1月10日,发改委颁布了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将于3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引起了不少朋友的误读。

以工代赈是什么意思?

按照官方说法,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 通俗一点来说,如果自己当地比较贫困,政府在当地投资了一些基础设施,让其尽快脱贫,在这个过程中,不会直接发放救助资金给贫困户,而是让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报酬。

设想一下,如果直接给贫困户发放救助资金,能起到脱贫的目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方面,对于免费发放的救助金,有些人不知道珍惜,花钱大手大脚,很快就花完了,也不知道找工作,只等下一次继续发放。另外一方面,一些偏远的贫困区,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作岗位很少,即便有人想找工作,也迫于实际情况,无法实现。

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后,让当地有了基础设施工程,当地的村民参与工程建设,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既增加了工作岗位,又让一些村民们懂得珍惜,更很重要的是,当工作建设完毕以后,工作岗位一直都在,当地也逐渐完成了脱贫。

以工代赈才开始施行吗?

以工代赈开始于1984年,在那一年,为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国家动用一部分库存粮棉布和中低档工业品,在部分贫困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拉开序幕。

到了1996年,由实物转为财政扶贫资金;1998年,通过国债资金支持各地实施以工代赈。2006年,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各地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如今现行的《管理办法》是2014年颁布实施的,到了2023年3月1日起,就要开始实施上述提到的新修订的《管理办法》。

至于为何要不断修订?根据社会不断的发展,脱贫攻坚也转向了乡村振兴,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以前《管理办法》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因此,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以工代赈是倒退吗?

只是由于“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这一句话,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解读,也形成了误读。比如有些人认为,如今都提倡机械化了,再回到人工,就意味着倒退。

实际上,了解具体做法后会发现,以工代赈不仅不是倒退,还会增加当地农民朋友的收入。举个例子, 比如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全部使用机械,以及使用专业的施工队伍,可能建设时间缩短了。但是,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只是看别人建设,而自己无法参与,无法获得就业岗位,也就没有办法获得报酬。

采取“以工代赈”的措施以后,当地的村民能够很好的加入进去,获得就业岗位,大大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采取多劳多得的方式,干得多收入就高,干得少收入就少,不干就没有收入。

不过,以工代赈也有要求,并不是说完全放弃机械,也不是完全放弃专业的施工队伍, 而是在保证项目原有组织管理方式基本不变,并确保项目质量、进度和效率的前提下,所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部分能够用人工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

村民们在家门口有工作了,也不用外出务工了,吸纳带动了更多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挣得不比外出少,而且还能够顾家,闲暇时还不耽误种植家里的几亩地,一举多得。所以, 以工代赈不是倒退,相反,还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要误读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地址: http://www.ycbundytube.com/jxzh/8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俊才生活记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PREVIOUS:睡觉打呼怎么办(打呼噜是怎么回事?)
NEXT:完美世界等级(《斗破苍穹》女战神最后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