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是国家关于保护劳动者在工伤事故中权益的法律条例。2022年,我国对劳动法中工伤保险的规定作出了一些新的修订,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伤事故的预防和处置,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下为新版工伤保险条例全文。
第一条【目的和基本原则】
工伤保险条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工伤事故中的合法权益,促进工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本条例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预防、及时治疗、合理赔偿,以保障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
基于此,本条例还规定了“保险+补偿”、“企业主体责任”、“政府监管”等关键原则,要求各方共同维护工伤预防和处理的规则,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坚实保障。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在管辖范围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以及按法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自由职业者。
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发生的因工负伤、职业病以及其他由劳动过程引起的健康问题,均属于工伤。
同时,本条例还约束了单位用人单位、保险机构等相关组织与个人,要求其共同落实责任,遵守规定,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第三条【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是由国家建立的,覆盖全民,全程参与的公共保险制度。通过提高工伤保险的支付标准和保障水平,让劳动者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医疗救治、生活保障。
工伤保险制度的具体实施,应当遵守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应当贯穿预防、救助、补偿各个环节,形成一体化、有机化的管理模式。
第四条【工伤预防】
工伤预防是本条例的重要任务之一,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一、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二、对作业环境、设备、材料实施定期检查、检测;
三、组织职业健康管理,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健康体检等活动;
四、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安全防范意识等。
同时,本条例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投保工伤保险,保证员工在劳动期间发生意外健康问题时能够得到足够的补偿。
第五条【工伤鉴定和处理】
对于劳动者的医疗费用、伤残津贴、死亡补助金等赔偿申请,需要进行工伤鉴定和处理。本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保险机构等,应当协助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工伤鉴定和处理工作。
同时,在鉴定工伤时,应当坚持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充分考虑劳动者的诉求、证据以及医疗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公平、合理的裁决。
如果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在工伤处理方面违反了规定,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工伤保险费】
各用人单位按照规定向工伤保险基金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以支持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具体缴费标准和方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规定,同时要求保险机构实行“合理定价、风险管控、自主经营”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
第七条【保障措施】
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本条例规定,一旦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和医疗救治,并报告保险机构处理;同时,在工伤期间,用人单位还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生活保障,以免其生活出现困难。
此外,本条例还明确了工伤保险的赔偿标准,对于劳动者的医疗费用、伤残补贴、死亡补助金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工伤保险的实施具有明确的法律基础和操作程序。
第八条【追责制度】
本条例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主体责任和行政、民事责任。如果用人单位被认定为工伤事故的责任主体,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刑事追责等后果。
工伤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和保险机构也应当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确保工伤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同时,对于管理不当或贪污侵占、虚假鉴定等情况,应当依法依规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条【法律适用】
对于本条例所列举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如果涉及到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冲突,以本条例为准。
同时,本条例还强调了工伤保险的社会属性和公益性,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和机构,时刻谨记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就是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