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大工业区(深圳市大工业区(深圳出口加工区)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0年代初,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作为全国重点开发区之一,大工业区于1991年由深圳市政府与香港政府共同投资组建了深圳市大工业区(深圳出口加工区)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的工业基础落后,需要引入国外的技术、资金和市场。此时,中国政府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1980年4月,大工业区得以批准成立,它不仅是深圳市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大工业区成立的背景是:深圳市需要实现工业化,但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自行完成工业化进程。因此,深圳市政府决定大力引进外资,在区域内建立起一批外资企业,带领本地企业转换经营思路,改善生产方式,实现工业化。
发展历程
自1980年代初成立以来,大工业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业阶段,主要吸引香港资本进入深圳。第二阶段是高速发展阶段,主要吸引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来深圳投资。第三阶段是转型升级阶段,主要是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竞争形势,进行产业结构和产业方向调整,推进转型升级。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大工业区积极发挥外向型经济特区的优势,发展出一批支柱产业,比如电子信息产业、光电子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同时,大工业区实行“开放式管理”,不断推进政府与市场的优化、协调与合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扩大开放程度、加强合作与竞争等方面的工作。
发展成果
大工业区经过三十多年的拼搏奋斗,发展取得了 丰硕成果。作为全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其地位和影响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工业区的主要成绩有:
1.经济效益显著。大工业区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一批规模较大、实力很强的企业。截至2018年,大工业区企业总产值已经超过2100亿元。
2.政策创新先行。大工业区凭借其在经济特区建设中的先行示范作用,在制度设计、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并推进政策创新。
3.国际化程度高。大工业区的对外开放程度非常高,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外商投资聚集地。
4.对本地经济的贡献突出。大工业区不仅 带来了大量的外资,也带动了本地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大工业区为核心、以龙华、坪山等区县为依托的一体化经济区域。
未来展望
深圳市大工业区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主动承担新时代的发展任务,继续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激励高地、优质生活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