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是什么意思(葛顺彬:老娘亲)

   2023-03-29T11:44:17   27760 人阅读

文:葛顺彬

图:来自网络


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大多是口语形式的短句或韵语。


另外,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汉语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与智慧结晶的总结,而名言则是名人说的话。



古稀之年的老娘虽然目不识丁,但是与普天之下的老娘亲一样善良、正直、勤劳、节俭。很小的时候,就听着老娘亲的谚语说教伴我长大。她常说自己:“人不识字,但要识事。”


十岁那年,我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现实中学会了淘米、煮饭、烧柴禾灶膛。同时也明白了“人心要中,灶膛要空”的含义。意思烧柴禾灶膛要空,不可把柴禾堆积在灶膛当中;但做人做事要心摆当中,不偏不倚不偏袒。


听着这些寓意深刻的民间谚语说教,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教化我们做儿女的去做人做事。


“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老娘让我们养成早起打扫卫生的好习惯,三光即:地面扫干净、锅灶、桌椅抹干净,然后烧好一家人的早饭。当然了,起床迟了就慌了呗。在那个起早贪黑,凭劳力记工分分口粮的年代,时间观念可想而知了。


其实现在也一样,时间观念尤为重要。受老娘勤劳早起的言传身教,加之后来参军在部队养成的早起好习惯,以至于这么多年来我每天五点至五点半准时起床整理内务、打扫卫生与锻炼身体,无论寒冬酷暑从未间断。因为我坚信:没有好习惯便没有好生活!

入伍前,经人介绍谈了个对象也定了亲事。其实那会儿,也就相识二三个月,我就参军去了部队,彼此缺乏足够的了解与相处。


通过书信交流,感觉彼此不适合(她写给我的信是她妹妹代笔的)。于是,我便写信向家里说了我要退亲的想法……



一向通情达理的老娘亲,没作过多阻挠,只是在信中(妹妹代笔)说:“种不好庄稼一季子,讨不到好老婆一辈子”,“儿大不由娘,翅膀拐硬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到时不要怨我们做父母的没尽到责任就行了。


即使你有心仪的姑娘意中人,但愿也不要“大公鸡,尾巴长,娶了老婆忘了娘” 就行了。大兰子这姑娘虽说不识字,但长相倒也说得过去,不知你小子一天到晚地想什么呢?再说“丑妻薄田家中宝”嘛,更何况人家兰子姑娘也不丑。再说“人看心灵,鸟看羽毛”,“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心灵美才能经久不衰”,看人不能光看光鲜的外表……


后来,事实证明兰子姑娘确实不赖;心地善良也勤劳、勤俭持家过日子,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虽不识字,但心灵手巧抖音玩得溜溜的,我们彼此也成了微信好朋友。


也许这辈子与“兰子”有缘,我现在的老婆也叫“兰子”,只是此“兰”非彼“兰”,我们是中学同学,知根知底,关键是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兴趣和爱好。

成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婚前的激情浪漫逐渐被婚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生活所冲淡并代替,所以说生活当中夫妻之间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每每此时,“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兄弟同心硬如铁,夫妻恩爱甜如蜜”, “遇事多商量,不可随性子”,“夫妻一张脸,相互多体谅”等等……老娘亲总是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劝导我们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相互包容与忍让,夫妻之间不仅要共患难,更要长相知。


其实在平时日常,老娘亲的谚语说教也没少灌输,也时常在耳畔萦绕。什么“夫妻一张脸,两口子一条心”,“好狗不撵鸡,好汉不打妻”,“家有贤妻,不遭横事”,“不看家中宝,就看门前草”,“不看家中妻,就看身上衣”,“吃酒赌钱量家当”……告诫我们做子女的要勤俭持家,夫妻和睦,家庭团结,远离不良嗜好。


“人家东西我不想,老爷大堂我不怕”,“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有病不能忍,有权不要狠,有钱也要省”,“饱带干粮热带衣,免受寒凉饿饥饥”,“穷人不欺,狠人不怕”,“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邻居瞎只眼”,“邻居好,赛金宝” ……


工作后,老娘也时常以这样直白话语式的谚语,教育我去做人做事与为人处世以及处理好邻里关系。当然,也有一些不适时宜的,诸如:“田要深耕,儿要亲生”,“积谷防荒,养儿防老”的陈规陋习、重男轻女的错误思想谚语,不值得提倡推广。


我们乃普通百姓平民家庭,谈不上什么优良的家风家教;但老娘亲的谚语说教,却在我们儿时年幼的心灵便植下“清白正直做人,脚踏实地做事”的善良之根且一直伴随我们成长!

本文地址: http://www.ycbundytube.com/jxzh/10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俊才生活记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PREVIOUS:巴黎证券交易所(法国巴黎证券交易所)
NEXT:电磁阀工作原理动画(电磁阀维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