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小兜:抽象概念的消亡
尘埃落定的时间
麦小兜,或者说,是一个抽象概念的代表,其实它不是一个人、一个动物,也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关于“守护”的情感符号。从它的出现到消亡,折射出的是人类社会中教育、生活、环境以及中产阶级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现实中今日生活的缩影。 为什么麦小兜会死去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麦小兜成为一种文化代表的第一个原因,是它在成为孩子们心目中最紧要的“守护者”时,将“守护”的概念融入了所有生活中的细节中。这种“守护”带有一份责任感,保护自己、家人与朋友的安全成为一种绝对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感深入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以至于成年人交际礼仪中的细节,渗透入家庭习惯,成为了中产阶级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这种保存传统文化的需求并未能抵消被流行文化渗透的趋势。许多流行的符号在攫取消费者注意力的同时也侵蚀着人们的文化观念。一些流行文化符号的趋势屡屡试图把文化概念“消费”化,以符合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人们内心中的“守护”被其他具有更好看的符号慢慢挤占,麦小兜的时代逐渐称为了旧时代。震荡的水面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渐成为了“墨水池”,信息如水般泛滥。这使得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观念也逐渐变得极为开放。然而,这同样也催生着一个新的问题:大量的信息、各种各样的文化符号碰撞产生的似乎更多是“短暂”的趋势,而非“守护”的观念。于是, 麦小兜变得不再代表主流文化的主流概念,渐渐地居于了人们的“陈旧”的位置,归于了人们的历史。 而另一方面,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人们的观念逐渐从实用性、功能性的东西转向了消费价值越来越高的偏好领域。这种转变似乎在一个自然的趋势中逐渐产生,使得传统文化的维护区间失去了合理性,而另一个新的符号,它体现着新文化的发展方向,又自然地被大众青睐,使得麦小兜成为了更加深奥的生存状况。缥缈的归途
可见,麦小兜的消亡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其背后包含着人们对于文化的改变。消亡过程中的一些符号事实上代表了一种人类社会变迁的趋势,反映了在文化变革动荡的当下,人们的观念已经不再是简单而固定的,而是移动和泛化的。不管是怎样的缅怀,麦小兜所代表的守护与细节之情没有永远的消失,这将一直流传下去,成为一种人类历史的缩影。